輪子的誕生一人類運輸方式的改變
陸上交通工具的始祖是輪子,輪子可說是人類的一大傑出發明,以後所有的陸上交通工具,無論是汽車、火車等,那一樣離得了輪子?
關於輪的最早紀錄,約在西元前3500年,當時的美索不達米亞地方出現了兩個輪子的車輛。初期車輪技術雖然並不精美,但是給予世人一種新的流動方式,驟然間人類在地上搬運物品的本領提高了。今天,不僅交通工具離不開簡單的輪子,即使是其他機械,如飛機上的螺旋槳、蒸汽機裡的旋轉輪、手表中的齒輪等,它們之所以能連續轉動,靠的就是輪子。
蒸汽機的到來一鐵路運輸的開始
西元1765年,英國人瓦特發明了蒸汽機,帶動工業革命的來臨,使蒸汽機廣泛地應用在工業的生產上。
然而,瓦特的蒸汽機雖然有足夠的力量推動織布機或礦區的抽水機,可是如果用來推動陸上車輛就太笨重了。
直到西元1829年,英國人史蒂文生創製了一輛蒸汽火車,它揭開了拉車不用馬的序幕,開始了鐵路運輸的新紀元。
西元1825年,英國建造世界第一條鐵路,採用四呎八吋半軌距,即以史蒂文生所製之蒸汽機車為動力,每小時最高行車速度十五公里。其後近百年間,鐵路雖一再改良,但別無其他動力型式得機關車問世。
二十世紀初期,鐵路的動力來源,才有了各式各樣的發明。從電力到柴電,再到結構複雜的內燃機,乃至更為先進的氣墊列車和磁浮車。火車的演進,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,愈來愈舒適,也愈來愈快速。
內燃機的發明一汽車時代來臨
西元1876年,德國發明家鄂圖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臺內燃機,另一名德國人戴姆樂將它裝在自行車上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摩托車。
西元1886年,賓士將內燃機第一次安裝在一輛三輪車上,成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。但這輛汽車的車輪是用木料做的,外面包了一圈金屬,跟現在的汽車輪胎很不一樣。
到1895年,人們才成功地將輪胎裝到汽車上,但是當時的車造價頗高,並不適合大批生產。
美國人福特以生產線的概念,大量生產T型車,開啟了汽車史上的新紀元,使汽車成為一種非常普通的交通工具。而他自己,也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「汽車大王」。
隨著汽車的發展,也促進了公路建設。二十世紀30年代,德國和美國進行了汽車專用高速公路的建設。同時,汽車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的石油、橡膠、玻璃、薄鋼板等工業的發展,促進了汽車各零件精密加工有關技術的進步。
今日的大眾運輸與捷運系統
汽機車工業的發展,造成汽機車快速成長,使得原有的道路容量已無法配合,交通日益惡化。因此,為解決大眾行的問題,良好的大眾運輸系統開始成為各都會區努力的目標。
「大眾運輸」指具有固定路線、固定車站、固定班次、固定費率與乘客,為一般大眾所使用的運輸系統,如公共汽車、捷運系統。
「捷運系統」通常係指利用地面、地下、或高架設施,不受其他干擾,使用專用動力車輛行駛於專用路線,並以密集班次,大量且快速地輸送都市與鄰近地區旅客的大眾運輸系統。
目前世界各都市多數採用以下五種較通用的捷運型式:
1. 鐵路捷運(高運量):傳統式鋼輪鋼軌式之高運量系統。載客量每小時單方向約五萬人次,高雄捷運、臺北捷運、新加坡捷運等即採用這種系統。
2. 輕軌捷運:也是一種傳統式鋼輪鋼軌式鐵路車輛,車廂較小,載客量也較少,主要滿足中運量需求,載客量每小時約二至三萬人次,如吉隆坡捷運系統。
3. 膠輪捷運:與鐵路捷運相似,將鋼輪改為橡膠輪胎,臺北捷運木柵線便使用這種系統。
4. 單軌捷運:有跨坐軌道上與懸掛在軌道下兩種類別,屬中運量系統,主要使用於遊樂場所,如美國狄斯耐樂園便採用這種系統運輸遊客。
5. 自動導引捷運:以自動化運轉的導引式線性馬達,屬中運量捷運系統,如溫哥華捷運系統,機場旅客運輸亦常使用這種系統。
磁浮列車一明日的大眾運輸系統
隨著科技的進步、生活品質提升的要求,人類不斷追求更快速、更方便舒適的運輸工具,陸路運輸工具演變至今,已經朝向磁浮列車的方向發展了。
磁浮列車是依據磁鐵間,同性相斥、異性相吸的上浮原理所設計的。
可分為「吸引型」和 「推斥型」兩種。
「吸引型」磁浮列車是德國高速運輸系統所採用,它是在列車約兩翼上安裝了一系列的電磁鐵,而其兩翼又伸入導軌下方。當通上電流時,電磁鐵會吸引鐵軌而往上提升。
「推斥型」磁浮列車,為日本磁浮列車MUJOO1所採用,主要是靠超導電磁鐵,感應埋藏於U型導軌內之線圈以產生渦電流,再利用這個渦電流產生另一個磁場,且其極性會與列車上電磁鐵磁場的極性方向相同。由於兩個磁場互相推斥的結果,車體就懸浮起來了。兩國的磁浮列車,都是用線性感應馬達來推進的。
磁浮列車不但速度快,且由於車體上浮的緣故,使搖晃與噪音被減至最低。根據其發展計畫,未來人們還可以利用磁浮列車在短時間內運送大宗貨物。無人駕駛的磁浮列車,可在專用的真空隧道內行駛,不必憂慮廢氣的排放與噪音的干擾,也不受天候影響,其可說是理想的運輸系統。
留言列表